新潮观鱼:无法终结的“乔任梁之死”,最热血的人也可以最凉薄
【文/观察者网专栏作者新潮观鱼】
“阿姨已经不想再提那么伤心的事了,一遍一遍,一遍一遍,老是给我翻出来,(我)心里真的特别难受。”
已故明星乔任梁的妈妈面对镜头含泪说出的这段话,只要简单共情就能感同身受背后的痛心:在经历了儿子抑郁症英年早逝,老两口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悲剧后,近两年乔任梁爸妈再次进入公众视野,成为了美食区的网红,明眼人都能看出他们为自己找了“忙起来”的事情,公众的关注和互动让他们不再寂寞,一期期幽默的美食视频让他们逐渐走出了阴影,也带来的经济上的收益。
但“正义网友”的“真相揭秘”和“讨公道”又再次将他们拽回到深渊,不得不反复阅读网友们对自己儿子“凄惨死状”的描述和P图,读那些以自己儿子为主角的“恶少凌虐艺人致死”小作文,同时承受“收钱闭嘴寒了网友的心,让儿子含冤九泉死不瞑目”的指责和谩骂——这种罪名堪称对为人父母者最高级别的精神攻击。所以才有了乔母在视频里的喊话:“你们怎么想得出?”
艺人的工作环境是高压力、大起伏、高强度、充满不确定性和各种灰色地带,这是公认的事实,抑郁症这样在普通年轻人中早已不新鲜的疾病,在娱乐圈更是高发到难以想象。固然,围绕乔任梁的各种传言和阴谋论能持续这么多年愈演愈烈,牵扯到很多外在因素和相关新闻,但通过拼贴事实,再加上大量虚构故事和情感煽动所形成的剧本并不罕见。
这些剧本找来了很多黏合剂去串联事实——手眼通天的权力、夸张猎奇的桃色、生生死死的谋杀和要挟、突破人伦底线的至恶之人——再结合大家脑中已经形成的很多小说、电影模板、迷信玄学,从而把一件本身比较简单的事件变成令世人咋舌的丑闻和阴谋。
这不,前段时间围绕“消失的王妃”展开的各种死亡阴谋和夺嫡大战,让郑晓龙镜头里的大清爱新觉罗家族和几百年后的大英温莎家族在《甄嬛传》的抓马故事里达成了“高度共识”。类似的还有诸如艺人离婚背后的“托妻献子”,“某某艺人深夜前往某医院就医,医生惊讶地发现XXX”……“谣言止于智者”不适用于这样的故事,你无论辟谣多少次“我没有”,还是会被按住头说“不,你有”,然后再编下一轮的剧本让整个故事自洽。
谣言的反面是真相么?谣言的反面其实是人内心的渴望。
“莫欺少年穷”“灰姑娘遇上白马王子”的故事无论看上去多假,多么不符合逻辑,大家永远爱看,因为里面映照出了普通人内心的渴望。阴谋论的创作永远会进行下去,因为人们天生渴望刺激,渴望猎奇,渴望看到平静世界表面下“深不可测的恶意”和“无所不能的力量”。
同样,作为平凡人的我们也渴望成为英雄,渴望在集体中彰显力量,从而帮助受冤屈的人沉冤昭雪,帮助弱小而善良的人逆天改命——一旦有了这种信念感,平凡的普通人变回被激发出无尽的能量和热情。
而一旦这种热情和沉没成本被大量投入,无论最后真相是什么,一旦被告知“这一切是没有意义的”,一些人选择沉默和逃避,而另一些人则会迸发出巨大的恶意,反噬那些告诉你真相的人。乔任梁、凯特王妃、姜萍、还有以后很多很多类似的事,都会按照这个剧本来发展。
而在这些剧本中担任“演员”的公众人物,作为一个活生生的人,在公众眼中反而变得不重要。你出来说要隐私、要个人空间、要平静的生活,得到的只会是加倍的攻击和议论。对于上头的大众来说,他们是在“逃避责任”,逃避在这场集体创作中担任演员,逃避在一场娃娃家中担任玩偶——游戏已经开始,你想退出就退出吗?
以前经常看到一句话,叫“离TA的作品近一点,离TA的生活远一点”,确实,除了在作品中营业,其余时间做一个“隐士”是艺人避免这样悲剧的最好办法。但在今天变得越来越不可能。
艺人需要剧本,需要把自己的真实生活活成一场“真人秀”才可以保持热度和流量,年轻的明星需要塑造一个“有才华的弱小者被打压欺凌”的人设,才能让心疼你的粉丝“上头”,从而不惜一切地为你奉献。甚至作为粉丝也必须撰写若干生动的剧本,才能让偶像调动起尽量多的“路人缘”。与此对应的,是新一代粉丝对于艺人生活的过度入侵,尤其是一些甚至未成年的偶像,“事业粉”“妈妈粉”能不惜一切帮你出道,也会在你陷入抑郁无法全情工作时,用最恶毒的话让你坠入更黑暗的深渊。
粉丝有时显得如此卑微,但同时也是如此霸道;“路人”有时如此热血,但同时也可以如此凉薄。
有时我们经常在网上看到网友嘲讽明星“玻璃心”——让我日入208万,你骂我什么我都能受着,你有什么资格说自己不容易?甚至普通人同情艺人都是“自轻自贱”的表现。但是,从另一个角度来看,我们不妨想一下,为什么我们要关注艺人,要追星,固然这些人究竟是什么样的我们并不十分清楚,但在欣赏他们的时候,其实我们希望得到正向的能量,希望映照出一个外表美丽、灵魂有趣、才华横溢,付出终有回报的自己,而不是一个放大我们负面情绪,让恶意得以倾倒的“垃圾桶”。
让艺人和粉丝的精神状态都能保持美好的娱乐圈,才是一个良性的娱乐圈。
评论